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零五章 皇帝的秘密(下) (第2/3页)
子少保衔,这幸福来得未免太突然和猛烈了一些,令他感到如在梦中一样,到现在兀自有点难以置信。 但小皇帝的最后一句话终于让他完全清醒过来,猛地意识到加官进爵的同时肩上也压上了千钧重担,若是办不好差事的话,不免对不起那些灾民,有负皇上的信任和威国公的举荐之恩,更加自误前程。 因此他暗暗深吸了口气,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,略一思索后恭声说道:“启禀皇上,臣眼下还未到任,一切情况仍未有所知,因此也不敢妄言。但据臣的了解,此番的灾情甚重,饥民怕是有百万之众,而且流寇之‘乱’亦‘波’及到晋、甘、宁三省,足有数万人,并愈演愈烈,每一天流寇的数量都在增加!是以这头一条要求就是臣希望能够有充足的赈灾钱粮,否则巧‘妇’难为无米之炊,臣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平息灾情和祸‘乱’!至于其它的,臣现下还不敢妄言,待到上任之后再说也不迟!” 这番话合情合理,思路也十分清晰。 崇祯点了点头,转向温体仁说道:“温卿,根据你们几个的估计,此番赈灾需要多少钱粮?国库支应可否有什么困难?” 温体仁‘舔’了‘舔’嘴‘唇’,毫不犹豫地答道:“回皇上的话,杨大人说的一点不错,此番的灾情十分严重,饥民超过了百万。仅仅是缓解灾情的话,就至少需要粮食10万石!如果是要让灾民彻底安顿下来,今后再不会因饥饿而从贼作‘乱’的话,那后续需要的粮食也至少要50万石!将这些粮食由江南和京津运往陕西,所需的运费及损耗亦是不小的数目。再加上解决官军的欠饷和抚恤灾民的银钱,总共差不多需要一万万大明银元。这还只是臣等估计的保守数目,实际所需应该还在这之上才是!” 崇祯闻言忍不住轻轻吸了口冷气,连王锐也是暗暗感到一阵骇异。一亿大明银元、数千万斤粮食,这的确是个惊人的数字。难怪原来历史上的明廷始终拿陕西、甘肃、宁夏和山西等省的灾情没有办法了,以那时的可怜空虚国库,如何能拿得出这么多的钱粮? 温体仁好象没看到众人的惊异一样,自顾自继续说道:“眼下正是冬天,新粮还没有下来,就算从江南和京津也一下难以筹措10万石粮食。以臣的估计,最多也就是5万石而已。前番朝廷用钱之处颇多,又刚刚设立了海监厂,所以银钱方面也有些捉襟见肘,眼下能调拨的差不多有2000万大明银元,仅可以一解燃眉之急罢了。情况就是这样了,若是能等到开‘春’,钱粮的状况就能有极大的缓解。但现在就算是杀了臣,臣也没本事变出更多的钱粮了!” 他说得的确是实情,眼下大明的财力虽然已雄厚了许多,但投入也是巨大,开矿、修路、兴修水利、扩充军备、重建海事等等,无一不需要大笔的资金。第一笔的贷款和下半年的岁入已经‘花’得七七八八,第二笔贷款和转过年来的财政收入则还未到账,正处于财政资金周转的一个真空时期。再加上现下又是冬季,也正是最缺粮的一个季节,所以说这灾祸发生的真不是时候。如果是放在‘春’、秋,或者再晚两年的功夫,国力就比较充盈,应付起来自然要轻松得多了。 但不管怎样困难,事情已经发生,就只能想办法解决,说那么多如果是没有用的。 眼见赈灾的缺口不小,杨鹤不禁暗暗皱起了眉头。以现下陕西‘混’‘乱’的情形,就算是钱粮充足,他这个刚刚走马上任的新官要面对的难题也是很多,绝不仅仅是饥民和流寇,能否顺利地完成平息灾情和祸‘乱’重任都是未知数。眼下有这么大的缺口,那事情自然更加倍困难了。 崇祯的脸‘色’也沉了下来,心说这帮家伙刚刚不还说兵‘精’粮足吗?怎么一转眼就变成捉襟见肘了?就这么点钱粮连赈灾都不够,还谈什么剿贼?当真是岂有此理! 他狠狠扫了温体仁等人一眼,微皱眉头开口说道:“朕没‘逼’着尔等去变出钱粮,但此事总要想出个办法才行。杨卿说的没错,巧‘妇’难为无米之炊。如若没有钱粮,又如何赈灾、剿贼?不知众位卿家可有何良策?” 温体仁等人面面相觑,谁也没敢开口答话。他们身为阁臣,当然是最清楚财务状况的了。说大明兵‘精’粮足不假,只不过现下正处于一个财政资金周转的空挡而已。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想拖王锐下水的原因,他就算再有本事,想应付这种局面也要加倍困难,自然会牵扯其更多的时间和‘精’力,而这正是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。 眼下见小皇帝似乎有些生气,温体仁和周延儒不敢再开口。他们的心里十分清楚,现在还能有什么好办法?无非是再捐输罢了。但他二人可不想提这个建议来得罪人,于是只好装哑巴了。 果然,眼见众人都不说话,王锐微微一笑开口说道:“启禀皇上,如今之计惟有像上次山东赈灾时一样,依靠捐输和筹借钱粮来解这燃眉之急了!眼下朝廷不是无力应付这种局面,只不过正巧赶上钱粮周转的空挡罢了。只要度过这个难关,相信开‘春’以后情况就能得到缓解。温大人,不知在下说的可对?” 温体仁的眉头不易觉察地微微一跳,面无表情淡淡地说道:“国公爷说得一点不错,只要转过年来,相信钱粮就再不是问题!” 崇祯闻言眉头重新舒展开来,将手一拍哈哈笑道:“好啊,既然如此,那就依太傅所言,暂且依靠捐输和筹借钱粮来解燃眉之急!朕仍当先做表率,捐输1000万大明银元!” 他是汇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,王锐在分红利方面又对其特殊照顾,所以现在他是“财大气粗”,一张口就是1000万大明银元。当然也是定下了一个高标杆,令其余人不敢抠‘门’地少捐。 果然,他的话一出口,温体仁等人已经是暗暗叫苦,心说这下子又要荷包大出血了。皇帝一开口就是1000万,他们这些阁臣就算是勒紧了‘裤’腰带也不敢相差太大,否则很有可能明天就不用再在阁部里‘混’了。一想到这里,他们不由得对王锐恨得牙根都直痒痒。 心中在暗暗滴血,但众人还得装出高兴的样子,齐齐跪地称颂小皇帝一番。 王锐的心中暗笑,起身以后紧接着开口说道:“皇上既已身为表率,臣等自当效仿。微臣也愿意捐输1000万大明银元,粮食5万石,另外还承担这些粮食运往目的地的全部费用!” 崇祯闻言大喜,立刻连声夸赞道:“好,好,太傅如此为朕和朝廷分忧,实为群臣之楷模!大明能得太傅,真是社稷幸事、朕之幸事、百姓幸事!” 杨鹤也是面‘露’‘激’动的神‘色’,起身朝王锐一揖到地说道:“下官替陕西百姓多谢威国公了!请国公爷放心,在下必定尽心竭力,绝不有负国公爷的举荐之恩!” 王锐也连忙还礼微笑道:“杨大人言重了,在下也只是尽替君父和国家分忧的本分而已。只要杨大人能尽本分,相信亦不会有负皇上的信任与厚恩!” 他们三个说得热闹,一旁的温体仁和周延儒却险些当场吐血晕了过去。小皇帝刚刚定的标杆已经够恐怖了,没想到王锐几乎又将之翻了一倍!二人心说你有钱想白扔给那些饥民没人拦着,可不带这么坑人玩的。皇帝的金口一开,你就是群臣的楷模,我们的荷包可又要出血更多啦! 他二人本想借这一次的机会拖王锐下水,可是没想到不但没能得逞,而且眼下又被其反过来不‘露’声‘色’地摆了一道。现在王锐一张口就捐1000万大明银元和5万石粮食外加运费,真是给阁臣们出了个难题。身为宰辅的他们尽管没那么富裕,但绝对数相差过远的话脸上也不好看,这不是明摆着想让自己破财吗? 其实他们还真是冤枉了王锐,他的本意并非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