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三十章 建城 (第3/4页)
成。届时不过九月。也许还能招进一批学子再过年呢!”沈欢与欧阳父子站在一个小山头上。迎着晨风。看着底下热火朝天地场面。不禁欢喜说道。 欧阳修还是那个老样子。一脸长须。很是儒雅。一身紫袍。大是高贵。看着现在地场面。再看看手中图纸的规划。他也不禁欣喜了。捋着长须。笑道:“还是子贤大手笔。这番作为。一旦大学建成。有了成效。功绩可留千古!” 沈欢反问道:“届时永叔先生作为第一个此类大学地第一校长。不亦是青史流芳之事?”为了突出这个大学与平常不同。也不叫山长什么的了。直接称呼“校长”。当然。这一提议。也沈欢主张地。欧阳父子争不过。同意了。 欧阳修淡笑道:“青史留不留名。老夫已经不在意了。只愿能在有生之年。帮助更多的后进。这个大学。虽然所学与平常教的不同。可正如发儿所言。一旦学成。确实能给他们更多的日常帮助!” 欧阳修从来就不是腐儒。相反。说到变通。在大学识者里面。他算得上一号人物。因为才学高超。因此更能理解沈欢一些新学科的内涵。比如那些力学。见识多了的他。拿此理论。一一应证平生遇到之事。竟然豁然通透了!也是因为这样。他才报了来海州看看的心思吧。 以他的学识与地位。就算不做这个校长。也足以青史流芳了。确实没有必要在意。想到这里。沈欢对他的情cao。更佩服了。 欧阳修指了指手头上地图纸。又道:“子贤。老夫虽然不清楚你为何一力主张造这类的建筑。不过以你的形容。好像也不错。呵呵。这等新造法。老夫都忍不住想看看它建成后地景象了!” “这有何难。”沈欢呵呵笑道。“只需三个月。它的全貌。就都要显现了。晚辈敢说。必不让永叔先生失望。也许用来住。失去了几分优雅。不过用来教学。必然合适。其余不说。单是这个采光上。就有利于阅读了!” 欧阳修也笑道:“按你所说。可以同时容纳几千学子在众多房间里。确实壮观!” 一旁地欧阳发突然插话道:“子贤。你说九月份就可建成。要招学生入校。可有详细计划了?” 沈欢道:“说到这个。还真需伯和兄帮忙。伯和兄有报纸在手。正可以在其上刊登消息。详细说明这个学校的宗旨与办学目的。一定要说明。不以科考为目的。来者自愿。失望者莫怪!甚至可以把一些科目详细说明一下。有兴趣者可来报名。通过测试。就能入校。” 这些三人都不陌生了。早在欧阳修来之前。沈欢就已经制定。这个大学。分为几个院部。首先就是经义院。虽说不以科考为目的。可毕竟是教学的地方。如果不教这些东西。朝廷或者士人都会有意见。因此参照科举明经科的布置。设置了这个经义地学习之地。请一些儒者来教儒家经义。不过。像道家的等物。也在教学之列。算是一个大杂烩。咋一看。还真像后世的国学研究院了。 其他又分了几科。有物理。有数学。有生物化学。当。其他暂时就不分了。暂时就这般多。说到这里。沈欢最苦。后面这些科目。基本上都要他写教程。找来相关匠人。教与他们学习。再去教育学生。有些说不得甚至要沈欢亲自出马。去做他后世的老本行了。 欧阳发点头说道:“宣传可以。现在在江南等地还是有些影响力。看者颇众。这个大学。虽然学的不是平常之科。不过胜在门槛低。费用少。应该是个不小的诱惑。何况。家父又在这里做校长。也一并在报上说了。应该更能吸引学子了!” 后半句一出。欧阳修就苦了。这次来海州。他发现。自己的儿子。变了。都要陌生了。事事都不忘宣传。不忘如何达到目的;沈欢倒是欢快地笑了。这个欧阳发。越来越牛了。广告地主意。都打到自己父亲身上来。一代舆论牛人。就要诞生。可喜可贺呀! 想了想。欧阳发突然问道:“子贤。这个大学。很多事项。你都详细写了出来。为兄与家父观之。有几点想不明白。” “哦。哪点?”沈欢问道。 欧阳发看向欧阳修。发现父亲点头后才道:“比如说这个校规。你规定所有有关工匠技艺的书籍。在图书馆里。都要放在顶层。一般学生。没有具体证明。不需上去进入。这与你建的图书馆的目的不同呀。你说图书馆就是为了方便学子一展眼界。随便阅读。随兴阅读。” “还有呢?”沈欢微笑着问道。“是否与这个番院设定有关?” “你怎么知道?”欧阳发吃了一惊。 番院就是给非大宋子民设定的学院。在京城亦有。西北或者西南少数民族地子弟。都入其中学习。期间或者也有高丽等国之人。虽然海州没有多少番人。不过沈欢深信随着大学的发发展。将会成为大宋境地学者都要向往的地方。也许。以后也会有外国之人来取经了。 设置番院。就是为了安置这些人。毕竟没有理由拒绝人家入学。不过这个“学”嘛。就与众不同了。沈欢在校规上做了硬性的规定。如这些番院之人。单设一院。又设一班。与大宋地学子所学不同。多为诗词经赋。对于技术等学。不单不教。还禁止给他们学! 图书馆也做了分配。顶层是技术之书。只有大宋子民。以证明才能进入。就是为了防止外国之人来偷学技术地!技术的重要性。在这个时代。没有人比沈欢更清楚了。外人要学也可以。只需等我等发展了好几个阶段。才给旧地你们!他们来学的。当化洗脑。回去传承中国文化。甚至成为中国地附庸! 沈欢的险恶用心。当然不能宣诸于众。他只能竭力解释道:“伯和兄。你也知道。有些技术。它的作用极其强大。比如说印刷机器。当然对教育很有好处;可是其他呢。比如说这个火药或者冶炼之树。还有海船。如果外国之人学了去。不论诗词了。单是发展这些。有了强大地海船。他们可以轻易到达大宋。有了刀铁或者火药。就能给我大宋百姓造成杀伤。你说。这等技术。是否该只掌握在我等手上。而不应该给他们学去了呢?他们要学。只需学儒家礼仪经义。就足够了。毕竟他们有些地方。还是野蛮落后没有文明。能从中学到点好处。也是我等教化之功了。不是吗?” 欧阳发苦笑道:“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